大多數作物的溫度生長範圍從150C~500C。
一般新鮮的植株含有75%~95%水份,5%~25%的乾基物質。
1. C,H,O:來自大氣及土壤中的CO2和H2O。
2. 大量元素:氮肥(葉面肥),磷肥(花肥),鉀肥(果肥或莖幹肥)。
3. 次量元素:Ca,Mg,S。
4. 微量元素:Fe,Mn,Cu,Zn,Mo,Cl,B。
氮:由測定全氮量或硝態氮含量進行判斷。
1. 缺乏時,生長受阻,主根長無側根,全株葉片黃化,老葉較嫩葉嚴重,葉面積小且硬化,嚴重時全株乾枯,產量低。
2. 氮肥過剩時,植株柔弱,易徒長伏倒,分生枝條太多,病蟲害抵抗力差,不易開花且開花 易落花,結實後易落果、延遲成熟。在果實及莖葉中之碳水化合物及其它成份變淡,果實類之果皮厚、果肉少。易引起維生素B及C之缺乏。硝酸根之存積有毒性,不利於人體健康。
常用氮肥:碳酸氫氨,氯化銨,氨水,硝酸銨,硝酸鈣,尿素,石灰氮。
3. 果樹和漿果作物對氮肥非常敏感,需要良好而平衡的氮素供應。 氮素過多容易使營養生長 過旺,影響著果率,產量品質會下降。
4. 氮肥深施:將銨態氮和尿素深施,可防止氮素損失,提高肥效。
磷
1. 可加強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,在低溫時仍能保持較高的細胞合成能力。
2. 促進氮素代謝,促進植物體內硝態氮的轉化和利用。
3. 能提高果樹的抗旱、抗寒、抗病的能力,減少細胞水份的吸收。
4. 缺磷時果樹的生長發育停滯,葉色呈暗綠或灰綠,缺乏光澤,但有助於鐵的吸收利用。嚴重 時莖上出現紫紅色斑點或條紋。
5. 磷過量時,通常以缺鋅、缺鐵、缺鎂等的失綠症表現出來。
6. 有效磷含量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成正相關。
常用磷肥:過磷酸鈣,重過磷酸鈣,鈣鎂磷肥,鋼渣磷肥,沉澱磷肥,脫氟磷肥,磷礦粉。
鉀
1. 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,增強植物的抗旱性、抗寒性與抗病蟲害能力。
2. 鉀會不斷的由老組織往新生幼嫩部位移動,再利用率高。集中於代謝最活躍的地方,如生長點、芽、幼葉等部位。
3. 故缺鉀時,老葉上先出現缺鉀症狀,再向新葉擴展。新葉出現缺鉀時,則表示嚴重。
4. 老葉和葉緣先發黃,進而變褐,焦枯似燒灼狀。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,但葉中部、葉 脈仍保持綠色。缺鉀加劇,則整個葉片變為紅棕色或乾枯、壞死脫落。
常用鉀肥:氯化鉀(含少量NaCl),硫酸鉀,窯灰鉀肥,鉀鹽(含多量NaCl<35%),鉀鎂鹽(含NaCl雜質),草木灰。